紀念七七抗戰 團結奮鬥開創新局
今年七月七日是抗戰七十二週年紀念日,七七對日抗戰是我國現代史上最重要、最悲壯的一頁血淚史。八年艱苦抗戰,可說是我中華民族存亡絕續的關鍵,更是建立民族自信心與提升國家地位的轉捩點。撫今追昔,對於曾經參與這場保衛國家民族聖戰的榮民袍澤而言,確實難以忘懷當年無悔的犧牲與奉獻,在血淚斑駁的記憶深處,尤其感到無比的驕傲與榮耀。
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,日軍在河北省宛平縣蓄意製造「盧溝橋事變」,正式揭開了我國對日抗戰的序幕。蔣委員長旋於廬山發表抗戰聲明,指出:「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,決不放棄和平,犧牲未到最後關頭,決不輕言犧牲。」同時呼籲全國軍民同胞,地無分東西南北,人無分男女老幼,無論何人,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,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。在民族精神的激盪下,全國民心士氣大振,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精神戰力,共同投入抗敵禦侮的行列。
抗戰之所以獲得最終勝利,不僅取決於國民政府「以空間換取時間」的正確持久戰略,所憑恃的更是全國軍民同胞萬眾一心、精誠團結,在「國家至上、民族至上」的愛國情操下,所煥發出共赴國難的「七七抗戰精神」。此一精神則源自於艱苦卓絕、和衷共濟與犧牲奮鬥情操的具體展現,全民不畏艱難,浴血抗戰,充分展現中華兒女強韌的民族性;在傾圮劣勢中,無視武器裝備的落後,只為保障國土的完整,國軍官兵愈挫愈奮,終能粉碎日本「三月亡華」的迷夢,使國脈民命得以延續發展。
八年抗戰對我延續國脈民命,尤其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,抗戰勝利後,我國澈底擺脫不平等條約的桎梏,同時也收復臺、澎及東北失地,日本在臺殖民統治五十年正式宣告結束,我們不僅洗刷甲午戰敗的恥辱,提升我國國際地位,也使現今我們賴以安身立命的臺灣,從此邁向嶄新發展的里程碑。回顧抗戰史頁,我們亦獲得如下的啟示:唯有全國軍民團結一心,凝聚精誠團結、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操,戮力奮鬥,才能確保國家永續生存與發展。
戰爭是殘酷的,不僅生靈塗炭,顛沛流
離,更遲滯了國家的進步發展。孫子云:「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。」因此,歷來為政者多將「慎戰」觀念奉為圭臬,然而,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,貽害世界,最終國力衰耗,必須在戰敗廢墟中重建,備嘗戰爭的惡果。戰爭的殷鑑與歷史的傷痛不能被遺忘,但若能以寬恕與包容面對,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紛爭,世人才能真正走出兵凶戰危的迷思,邁向免於恐懼、崇尚自由和平的國際社群。
在「七七抗戰」週年紀念前夕,對於當年參與抗戰的榮民袍澤,我們除了表達至深的崇敬外,更冀望所有榮民弟兄持續發揚抗戰精神,激勵歷久彌新的愛國情操,結合「忠貞、團結、關懷、誠樸、開創」的榮民精神,捍衛國家主權,維護民族大義,悉心呵護這塊我們所熱愛的土地,團結奮鬥,共同面對衝擊與挑戰,相信必能開創國家更美好的願景。(點閱次數:970)